肝胃不和中藥內治調理
妊娠嘔吐的發生主要是衝氣上逆,胃氣下降的功能失調所致,其表現主要為肝胃不和,可兼有脾胃虛弱或痰濕阻滯。在本病的治療上,首先要降逆止吐,以抑肝和胃為主,如果兼有痰濁、脾虛者,不僅要兼治,而且要輔以心理疏導。在妊娠早期惡心嘔吐劇烈,不能進食,吐出黃苦水或酸水,甚則吐出黃綠膽汁和血液,胸口悶脹,頭暈目眩,煩躁口苦,尿黃量少,大便乾燥。此類的病情,熱證明顯,要清熱降逆止嘔,可用黃連、黃芩、紫蘇葉、薑製半夏、廣陳皮、生薑、竹茹、鈎藤,來抑肝和胃、降逆止吐。在嘔吐劇烈時,黃連是主藥,非用不可。即使是兼夾有脾胃不和、痰濕內阻等證,仍可酌量用之。
中藥歷經千年有嚴格記載
門診上常遇到娠妊嘔吐,但害怕服用西藥止吐的孕婦,這時中藥的治療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選擇。傳統中醫對妊娠時孕婦的用藥禁忌,那些藥物可以用、不可以用,自古以來均有嚴格的記載,其妊娠期方藥的使用經驗,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考驗,安全無慮,民眾可以放心。但切記,在服用方藥時,應找合格、有經驗的中醫師來診斷治療,以上的藥方僅提供用藥思路上的參考,不可任意為之。
刮痧、拔火罐也具有療效
在一般的情況下,妊娠嘔吐劇烈時,藥物很難下咽,因此,一些止嘔止吐的外治方法必須配合運用。例如,在服藥前或進餐前,在胃部的中脘穴處拔火罐,每次20分鐘;或在背部脾俞、胃俞、肝俞、膽俞處刮痧,使被刮處呈紅色反應;或於兩足弓內側的公孫穴,持續按揉3~5分鐘等,均有一定的療效。
另外,服藥時的少量頻飲也很重要,服藥前可先服少量烏梅汁、生薑汁,以達到能服下湯藥的目的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,要結合心理疏導,穩定孕婦情緒,消除緊張恐懼,還要指導飲食調養,少量多餐,以流質、半流質食物為主,還可根據患者喜愛,「以其所思任意食之」。臨床早孕婦女多思生冷瓜果及酸味之物,但不得過量,以防損傷脾胃。同時,本病患者多有大便秘結,因此,定時大便,保持大便通暢,亦有助於緩解病情。
- Aug 03 Thu 2017 09:25
中醫對策止孕吐(下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