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-23.jpg
每到夏天皮膚科門診量總是倍增,以下針對幾種夏天常見的皮膚病症逐一說明:

1. 青春痘
正式名稱為「痤瘡」,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皮膚疾病,一般常說的粉刺、面皰、青春痘都屬於此類。長痘痘和個人體質有關,但後天因素包括藥物使用(例如口服類固醇或雄性激素等藥物)、生活型態(例如熬夜、生活壓力大、睡眠不足)及環境影響等,都可能導致反覆發生或持續惡化。

2. 毛囊炎
許多人常把毛囊炎和痘痘誤以為是同一種病症,張宜菁表示,兩者的成因不完全相同。毛囊炎是由於細菌感染毛囊,導致發炎而產生腫痛的「膿包」,經常發生在背部、四肢、軀幹,也有些人會長在頭皮、屁股上;尤其是夏天如果穿著不通風的衣物,或是久坐導致皮膚悶熱,都容易導致毛囊炎發生。她也提醒,千萬別以為用手擠破毛囊炎就沒事,小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
3. 香港腳
台灣夏季溫度高、濕度也高,是黴菌容易孳生的時節,而香港腳(足癬)正是黴菌感染所致。張宜菁提到,電視廣告上總是把香港腳和「搔癢」畫上等號,其實香港腳不一定會癢;但無論癢不癢,最重要的是依照醫囑塗抹外用藥,並注意個人生活習慣,避免將腳上的黴菌傳染到手上或傳染給別人。

4. 酒糟性皮膚炎
有些人的皮膚天生對陽光敏感,一曬太陽臉頰就刺痛、發紅,偶爾會有癢感,也可能出現丘疹或血絲,這些都是酒糟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。酒糟性皮膚炎又稱為「玫瑰斑」,主因是神經血管失調與免疫反應異常,皮膚容易因為外在刺激而過度反應,除了夏天高溫、曬太陽之外,吃到燙的、辛辣的或酒類等飲食,也可能讓症狀復發。

5. 異位性皮膚炎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,尤其夏天一動就流汗,汗水刺激皮膚也可能讓異位性皮膚炎又發作了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因是皮膚屏障受損、免疫功能異常、皮膚細菌分布改變,主要症狀就是「癢」,從嬰幼兒到成人都可能發生;不容易達到根治,但可透過藥物治療、搭配生活中的皮膚保養來控制。

6. 汗皰疹
汗皰疹常見於手掌和腳掌,常有明顯的搔癢感,主要症狀是水泡、脫皮,好發於春夏交際。張宜菁表示,汗皰疹容易復發,千萬不要自行戳破水泡;目前仍不清楚汗皰疹的發生原因,臨床觀察發現過敏性體質的人較容易有此病症,40%患者自覺比較容易流汗,也有說法是和接觸金屬鎳、使用洗手乳或情緒壓力有關。

7. 蕁麻疹
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可分為慢性和急性。急性蕁麻疹主要起因於上呼吸道感染或特定食物過敏原;慢性蕁麻疹則和冷熱溫度變化、壓力、皮膚摩擦、汗水有關,不僅僅好發於夏天,幾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。

皮膚病症眾多,需經醫師正確診斷並對症下藥,才有機會根治。當皮膚出現異狀時,千萬別用手或工具自行擠破、刺破,在缺乏無菌設備之下處理皮膚病灶,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感染,可就不只是美觀或搔癢問題而已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