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寒與燥是傷害皮膚的外因
就傳統醫學的角度來看,秋冬的氣候存在著兩大不利皮膚的因子:寒邪(偏低的氣溫)與燥邪(偏低的溼度)。在乾冷的氣候之下,人體表皮層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失,但也造成皮膚層血液循環減慢,皮脂腺與汗腺功能的降低,導致皮膚表面的水份與脂肪含量大減,皮膚失去了「保溼」與「潤澤」的雙重屏障。若再加上冷風的吹拂,那更是大大減弱了皮膚的扺抗力。所以在秋冬,皮膚特別容易因為「寒」與「燥」而變乾糙、敏感、甚至皸裂。
(2)人體內在氣血循環障礙是主要內因
中醫認為我們的皮膚與內在臟腑的氣血循環是息息相關的,所謂「有之於內,而形諸外」。古籍《聖濟總錄》指出:「駐顏美容,當以益血氣為先。倘不知此,徒區區乎膏面之術,去道遠矣。」就是告訴我們:正確的皮膚美容之道應該是從調理人體血氣來著手,而不是單純塗脂抹粉地作表面工作。
「有充沛的氣血才有健康的皮膚」,皮膚是會說話的!最簡單常見的例子:長期生活失調、睡眠不足的人,皮膚一定顯得乾糙晦暗鬆弛,而且粉刺、痤瘡或色素斑頻頻發生。而生活正常、身體健康的人,皮膚必然細緻潤澤有彈性,少有病變。
臨床上觀察:有內在「氣血循環不良」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在冷天裡發生皮膚病症。這類人多半在平常就有容易頭暈、疲倦、手腳末端酸麻、脈象沉細、舌質偏淡等「氣血虧虛」、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表現。寒流一到,皮膚迅速乾燥脫屑、敏感搔癢甚至皸裂。
(3)錯誤的清潔習慣常是傷害皮膚的幫兇
有人認為天氣冷時洗澡要用熱水才洗得乾淨,而且是「越熱越過癮」。也有人習慣在浴缸裏泡熱水澡,而且是「越久越舒服」。殊不知這種「過熱」與「過久」的清潔方式往往會把皮膚表面那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層清除殆盡,反而讓皮膚更容易受傷害。在門診就常看到這樣的病患:每到秋冬皮膚就搔癢,他自己認為「癢是因為不乾淨所致」於是更勤於用肥皂清洗患部,結果反而越洗越癢,只好求教於醫師。經醫師指正後,減少使用肥皂清洗的頻率,自然就不癢了。
- Dec 11 Thu 2014 09:34
秋冬季的皮膚保養之道(上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