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成人30歲以後每10年約流失5%的肌肉量,超過60歲後,甚至流失更快,包括腰部、背部、臀部、大腿等處肌肉。因此,增肌訓練絕對不能等到「老了」才開始,20、30歲的人,不妨先養成阻力運動的習慣,而非只從事慢跑、游泳等對增肌無益的有氧運動。
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在家做重訓
要能做稍微喘甚至痠痛的運動,體能才會進步。
1.寶特瓶當啞鈴-關於日常生成肌肉的阻力訓練,像是舉寶特瓶裝水,充當啞鈴使用,不只易取得,還能鍛鍊手臂肌肉,還可以控制由輕而重的重量。
2.用結長的橡皮圈當彈力帶-可以適量增加橡皮圈的圈數,來訓練雙手肌力。
3.使用泡棉瑜珈磚或紅磚-一腳踏上泡綿瑜珈磚或紅磚,另一腳提起再著地,可同時搭配手部提重。
4.深蹲-此外,深蹲也是一項重要的肌力訓練運動,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材,雙腳張開、膝蓋微彎但不要超過腳趾,將背挺直、屁股向後蹲,雙手上舉,維持幾秒感覺痠痛。此動作可增強背部、臀部的肌肉。
除了多運動 「吃」也一樣重要 鄭翔瑋強調,做阻力訓練比耐力訓練更能增加肌肉量,即便是100歲也能透過阻力訓練達到同樣的效果;運動後1小時內應補充牛奶、豆漿或雞蛋等蛋白質,能立即補充最好;此外,還要增加柔軟度,拉筋應維持在30秒左右,才不會因過久而受傷,或時間不夠而無效果。除了年輕人要吃足體重x 1.2(g)的蛋白質,60歲以上每人每公斤所需使用蛋白質來合成肌肉的比例,甚至會比年輕人還多,當蛋白質攝取不足,即使有運動也無助益,而體重過輕或過重都不宜,應適量攝取食物,加上阻力訓練、日曬,就不怕肌少症上身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