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2-5.jpg
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式

藥物治療
在藥物治療方面,常見治療慢性腎衰竭藥物如「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 (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, ACE)」及「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拮抗劑 (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, ARB),這兩類藥物可降低尿液中白蛋白量、減緩慢性腎衰竭惡化速度,並有控制血壓的功效。此外,心血管藥物 pentoxifylline 亦有降低白蛋白的功能,因此也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藥物之一。至於慢性衰竭患者常見的貧血症狀,則可能透過皮下注射紅血球生成素 (erythropoietin, EPO),或是口服鐵劑改善貧血,治療身體缺血狀態。

洗腎
一旦慢性腎衰竭發展至末期,患者就得接受洗腎治療,所謂洗腎,指的是透過外力取代原有腎功能,將體內多餘的水分與廢棄物排出體外的長期治療方式,若沒有執行洗腎療法,患者可能因慢性腎衰竭引發的尿毒症而死亡。現行洗腎方式可區分為兩種:血液透析(洗腰子)與腹膜透析(洗肚子)。血液透析是從患者手部將血液抽至血液透析機,經過機器過濾多餘水分與廢棄物後,再將乾淨的血液送回身體的治療方式。至於腹膜透析則是從患者腹部將乾淨的透析液注入體內,透析液會吸收多餘水分與廢棄物,一段時間後再將透析液排出體外,以達淨化的目的。也許你會問,慢性腎衰竭患者是否一定得接受洗腎?其實不然,由於慢性腎衰竭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,若能在疾病前中期及早就醫、積極接受治療,就能延緩疾病的惡化速度,因此,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仍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。

腎臟移植手術
現行醫學也可能透過手術方式,將健康腎臟植入患者體內,取代因病喪失功能的腎臟。一般來說,腎臟的來源可能是五等親內的親屬捐贈,或是腦死病患的器官捐贈。然而,醫護人員必須先確認捐贈者與受贈者的組織是否相配,不能貿然執行手術。

慢性腎衰竭的檢驗方式

自我檢驗
想了解自己是否罹患慢性腎衰竭,除了反思飲食與生活習慣外,也可以留意一些日常生活小細節。如果尿液發生異常,例如蛋白尿(泡泡尿)、血尿,或是下肢有水腫現象(按壓皮膚後的凹陷無法馬上回復),就有可能是罹患慢性腎衰竭的訊號。此外,慢性腎衰竭也會有高血壓、疲倦等症狀,若發現血壓持續居高不下,或是經常感到疲倦,應立即就醫尋求協助,以下是幾種醫院常見的檢驗方式。

血液檢驗
血液檢驗的目的主要是探測攸關腎功能的 GFR 數值,若 GFR 低於90 ml/min/1.73m2,代表患者已有輕度腎衰竭現象,若低於60 ml/min/1.73m2,患者的腎功能將持續衰退,須積極接受治療。

尿液檢驗
慢性腎衰竭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濃度較高,因此,醫護人員可能會利用尿液檢驗判定是否患病。依據檢驗結果,如果尿液中白蛋白高於30 mg/g,代表患者可能罹患慢性腎衰竭。

X光或超音波檢驗
由於慢性腎衰竭會使腎臟萎縮,因此這兩種方法可協助醫護人員了解腎臟外觀、大小,甚至發覺是否有腎結石現象。

日以繼夜,腎臟默默為我們代謝體內毒素,確保人體健康,一旦腎功能發生問題,就再也無法回到過去。今日起,讓我們戒除有害腎臟的行為吧!愛惜腎臟,永遠不嫌晚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anneu 的頭像
    shianneu

    神童小子的基地

    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