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復健方案物理治療師彭伊君表示,減緩慢性疼痛首要建立民眾正確姿勢的概念,評量自身姿勢是否標準。當身體站直眼睛直視正前方時,頭不要歪,身體各部符合中心軸左右對稱,側面則要耳垂對肩膀,肩膀對骨盆,骨盆對腳,4個點連成一直線。
熱療方式 改善循環
身體曾經受到外傷,天氣一變化就產生疼痛症狀,彭伊君表示,此情況在中醫稱為風濕,西醫稱為循環不良。受過傷的部位,因肌肉及骨頭疤痕組織循環不良,當天氣變冷就會出現酸痛,這就是循環不良的徵兆,建議使用熱療方式改善,或可採取熱敷、水療、紅外線儀器等。
主動運動 效果更佳
利 用運動來代謝體內廢物是最佳方式。彭伊君提出,主動的運動,會比被動的熱療方式更有效。有肩頸部位慢性疼痛者,靜態方式可以貼牆壁站立,抬頭挺胸,後腦貼 牆壁,肩膀盡量打開,當身體離開牆壁也要保持同樣姿勢;動態方式可以將手臂平舉繞環,再拉到後方伸展,頸部則可以左右擺動,活動拉伸頸部肌肉。
肌肉訓練 防止復發
她強調,腰部的疼痛在物理治療強調核心訓練,加強腹肌的深層訓練,主要是腰椎、骨盆、髖關節這一帶肌肉的訓練,這一帶肌肉有力氣,腰部就不 容易出問題。長時間坐著會造成腰部肌肉鬆垮沒力,建議做仰臥起坐、腿部及臀部拉筋動作、伸展腿後肌肉的運動,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。另外常見的腳踝扭傷,因 韌帶鬆掉造成習慣性扭傷,韌帶上的平衡接受器受到影響,可以做單腳站力的平衡訓練,防止再復發,例如單腳站在枕頭上訓練平衡。
彭伊君提醒民眾,勿將身體使用過度,同一種動作不要維持太久時間,每50分鐘就要適度休息,讓身體活動一下,將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平衡好,就可以避免造成慢性疼痛的傷害。
- Jan 15 Tue 2013 10:21
舒緩慢性疼痛 自我復健DIY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