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最新研究證實,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(Hormon Replacement Therapy,簡稱HRT)的停經婦女,不但能緩解更年期症狀,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一名54歲的陳媽媽,自從進入更年期後,一直有熱潮紅、心悸等症狀,一陣一陣的燥熱像發燒一樣,晚上難以入睡,也因為睡不飽而心情不好,白天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,亂發脾氣,心煩意亂,造成晚上又更睡不著,一直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中。
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,拜現代醫學之賜,女性的平均壽命已達80歲以上,但女性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歲月在更年期中度過,因此更年期生活品質的維繫 已成為全世界婦女健康研究最重要的課題。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,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,多會考慮服用保健食品來改善狀況,但未與醫師討論而長期大量食用,反而可能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,其實應該使用HRT,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早期研究結果 打擊始用信心
然而10年前 的一項研究報告,卻使許多停經婦女對HRT卻步。2002年7月美國國家衛生院公布一項婦女健康促進計劃(Women’s Health Initiative,簡稱WHI)的初步結果顯示,關於停經後婦女使用HRT,可能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乳癌的機率,但會降低大腸癌與骨折的風險,當 下嚴重衝擊全世界更年期婦女使用HRT的信心,使得接受治療的人數銳減。
近期研究結果 重新建立共識
但是,經過 10年有關WHI結果的追蹤分析,再加上世界其他臨床專家的研究,如今卻得到不同的結果。2012年10月《英國醫學雜誌》(British Medical Journal)發表一篇在丹麥進行長達16年的臨床試驗,試驗期間每位婦女接受HRT治療10年,後續追蹤6年,結果發現使用HRT的婦女發生心肌梗 塞、心衰竭發生或死亡的風險比沒有使用者低,且罹患乳癌及中風的機率也沒有增加,因此這項研究結果使HRT治療停經婦女有了新的結果與世界共識。
近年來對於WHI資料的進一步分析也顯示,更年期或停經後早期(60歲前或停經後10年內)即開始使用HRT,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且會降低風險。臺安醫院 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說,WHI的研究對象年紀較大,和一般使用荷爾蒙的更年期婦女不同,且BMI平均為28,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並接受治 療,不全然是健康的受試者,可能因此影響結果;且研究結果顯示有治療與無治療的死亡率相當,其實是很中性的結果。
正確使用HRT 仍是利大於弊
周輝政表示,停經前後的婦女最容易產生更年期症狀,骨質與膠原蛋白流失最快,當發現有更年期症狀或是骨質流失的現象,應儘快尋求婦產科醫師的協助,必要時補充荷爾蒙,以改善生活品質,並減緩骨質與膠原蛋白的流失。陳芳萍提出,使用低劑量HRT,經由皮膚吸收的雌激素,可降低中風、靜脈栓塞、膽囊疾病的危險性,仍是利大於弊,但使用時應評估個人的狀況與風險因子,包括:家族史、肥胖、缺乏運動、過度飲酒等。
周輝政提醒,大部分替代療法目前研究的規模都很小,研究時間也不夠長,尚無法提出強而有力的結論,且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治療效果也不同。因此,目前醫界 對於治療停經婦女更年期相關症狀的共識是使用HRT,將之做為改善更年期症候群、緩和更年期生殖泌尿道症狀、預防骨質疏鬆的第一線用藥。
- Jul 25 Fri 2014 10:08
荷爾蒙療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