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-19.jpg
腸道造血不可不知
現代西方醫學認為血液中的紅血球及各類白血球都來自於骨髓,而血小板則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細胞破裂而成。中華傳統醫學典籍《黃帝內經》的《靈樞決氣篇》中提到:「中焦受氣取汁,變化而赤,是謂血。」中醫認為,人的造血關鍵在腸道。從人體正常情況下血液在人體各部分之分布比率來看:消化系統28%,腎22%,腦17%,筋肉17%,皮膚、內分泌腺11%,骨5%。人體血液分布在消化系統占最多,是以,要探討貧血的成因,要從腸道說起。

日本名醫提出 「腸道造血理論」
日本名醫森下敬一博士從多年的實驗、研究、臨床經驗發現,人體造血的源頭在腸道。森下敬一博士所提出的「腸道造血理論」認為,食物在各種酵素的分解作用下變成小分子,再經由腸胃蠕動攪拌及腸內細菌的分解後,才以食糜狀態到達小腸絨毛。這種無核食糜在小腸中會被絨毛上皮細胞圍繞,並會在其細胞內完全被消化分解。完全消化的無核食靡會變成絨毛上皮細胞中細胞質的一部分,變成新的絨毛上皮細胞。無核食糜所轉變的絨毛上皮細胞不斷增加時,老細胞就逐漸被壓到底部。此一過程會造成質的變化,將絨毛上皮細胞轉變成紅血球母細胞。紅血球母細胞屬於相當大型的細胞,可以在細胞質中製造出十個紅血球。為了將這些紅血球釋放出去,紅血球母細胞就會黏在毛細血管壁,使毛細血管壁形成缺口,讓紅血球可以輕易進入微血管內,不斷地在體內循環。

中醫教你如何調養身體 造出好血液
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,身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在細胞與血液,而血液有無受到汙染的關鍵在腸道。肉食過量易使大便的排出不暢,結果是食物在腸道中腐敗、產生毒素,使血液酸化;血液流經全身,所以連體質也變成酸性了。腸道中的毒素隨血液在全身運行,易造成身體的急慢性發炎,許多過敏性疾病及急慢性疾病都與此有關。而癌症的病因從自然醫學的角度來說,腸道腐敗與血液品質惡化即是主因。要改善疾病,除了調整七情、生活作息,選擇正確的飲食方式,使身體的新陳代謝活化起來,製造好的血液品質,並將有害毒素排出體外,身體自然健康。

《素問藏氣法時論》曰: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養精益氣。」 欲調養身體、養精益氣,飲食均衡很重要而五穀、五果、五畜、五菜中,又以五穀最為重要。五穀,是指如粳米、小豆、麥、大豆、黃黍等穀類及豆類食物,它正是養人體正氣的重要來源。而五果可助其養,五畜可益精血,五菜可使正氣充實於臟腑。故平時應以五穀雜糧等未經過精製的穀物為主食,以新鮮、當令蔬菜、水果及一些肉類、海鮮為副食,以達營養均衡。每餐的飲食達七、八分飽即可,隨時讓自己的胃保持微餓的狀態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anneu 的頭像
    shianneu

    神童小子的基地

    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