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-7  

歷經多年來追蹤後,醫學界幾乎推翻這個說法,最新的結論是:服用雌激素,雖然誘發乳癌風險仍然存在,但機率相當低,最重要的是,可降低心血管風險。年過45,女性最怕的就是更年期症狀找上門!吃不好、睡不飽,連家人關係也跟著拉警報! 為了讓每位更年期婦女,都能靜下心來不生氣! 醫生通常會建議,採用補充賀爾蒙療法。

2002年,美國研究指出,這樣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或乳癌;但經過10年醫學研究追縱發現,只要更年期婦女,在停經的10年內,服用雌性賀爾蒙,雖然5年內,罹患乳癌的風險有24%,但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機率,比沒有治療的反而比較少。就怕容易冒汗、失眠睡不好,或是無來由的恐懼上身,暴怒脾氣找上門, 醫師強調,有更年期症狀,絕對不能迷信偏方或置之不理,一定要就醫,免得影響作息或人際關係
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-3  

根據最新研究證實,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(Hormon Replacement Therapy,簡稱HRT)的停經婦女,不但能緩解更年期症狀,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一名54歲的陳媽媽,自從進入更年期後,一直有熱潮紅、心悸等症狀,一陣一陣的燥熱像發燒一樣,晚上難以入睡,也因為睡不飽而心情不好,白天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,亂發脾氣,心煩意亂,造成晚上又更睡不著,一直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中。

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,拜現代醫學之賜,女性的平均壽命已達80歲以上, 但女性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歲月在更年期中度過,因此更年期生活品質的維繫 已成為全世界婦女健康研究最重要的課題。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,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,多會考慮服用保健食品來改善狀況,但未與醫師討論而長期大量食用,反 而可能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,其實應該使用HRT,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
早期研究結果 打擊始用信心
然而10年前的一項研究報告,卻使許多停經婦女對HRT卻步。20027月美國國家衛生院公布一項婦女健康促進計劃(Women’s Health Initiative,簡稱WHI)的初步結果顯示,關於停經後婦女使用HRT,可能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乳癌的機率,但會降低大腸癌與骨折的風險,當 下嚴重衝擊全世界更年期婦女使用HRT的信心,使得接受治療的人數銳減。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-2  

不要以為生產的時候沒有其它問題,就敢恣意放縱亂來,無所不犯。原因是,婦人生產之後,五臟都非常虛弱,只可補不可瀉。不可隨便服用治病藥,若是誤用,可能轉變得更虛,甚至是走向死路。

婦女生產後體質極度虛弱,古時產婦如果體質太過虛弱,可能因此丟了性命;現代人,虛弱可能就吊點滴直接向血液灌輸營養,命是撿回了,可如果 沒有好好照顧,仍是枉然。尤其,現在很多婦女選擇「無痛分娩」,從脊椎間隙扎針注射麻醉藥進入脊髓空腔,看似進步的醫療,反而增加了生產以後許多年腰酸背 痛的照料成本。

怎樣補才是改變「虛羸」體質的方法?中醫「治病」也好、「療病」也好,都需要通過「八綱辨證」原則,核實病人的「陰、陽、表、裡、虛、實、 寒、熱」之證。大 部份產婦都是「氣虛、血瘀」,所以治療之方,就幾乎都是圍繞「氣虛、血瘀」兩個方向;再加上大部份產婦的表現,都是腰酸背痛、關節疼痛、也有些可能掉髮 等,多屬腎氣、脾氣虛弱,針對腎、脾的杜仲、續斷、黃耆、人參這幾味藥幾乎都是必需之品。還有一些產婦可能會表現出「產後憂鬱」現象,必須在補虛藥方之 外,再輔以情緒治療藥方和改善情緒的醫療教育。

產後調理建議處方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-1  

尿失禁是許多中老年婦女難以啟齒的問題。根據研究顯示,60歲以上遭受尿失禁之苦的婦女高達30%60歲以下的婦女約佔20%;然而因為尿失禁問題而就醫 的女性只有20%,大部分都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不用理它,另有一部分的人則以減少社交活動來避免尷尬,還有些則是因為擔心手術而不敢就醫。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表示,人體控制排尿是經由神經傳導,使膀胱肌肉能正常收縮。正常情況下,膀胱肌肉放鬆、 尿道括約肌緊縮, 使尿液儲存在膀胱內而不溢出;當排尿時,膀胱肌肉收縮、尿道括約肌放鬆,尿液即可順利解出。但是當膀胱因咳嗽、打噴嚏、大笑、跑步等所增加的腹內壓超過尿 道所能承受壓力時,就會逼迫膀胱內的尿液溢出,即形成應力性尿失禁。

林姿吟說,大多數應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是在多次生產或難產後,骨盆底肌肉韌帶鬆弛以致膀胱與尿道之間角度改變。目前對於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已著重於積極的物理復健治療,包括凱格爾運動、生物回饋法、陰道電刺激法等,只要病患願意配合幾乎都能達到滿意的療效。

林姿吟強調,尿失禁並不是正常現象,也不是中老年婦女的專利;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,嚴重尿失禁的病患可以考慮使用手術方法來治療尿失禁。但 對於那些害怕手 術、暫時不想手術,或輕微尿失禁的病患,也可以採用保守療法如凱格爾運動、電刺激療法,來治療尿失禁,或生理回饋治療及磁波椅等,都有不錯療效,能讓婦女 重拾自信,恢復清爽乾淨的生活。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-25  

具有醫師學位、曾接受內科醫師訓練的拉普馬(John La Puma)素有「廚師醫生」(Chef MD)封號,除了出版教導民眾如何吃得健康的烹飪書籍,也在美國電視頻道主持節目,分享如何在家料理健康飲食的撇步。

流行性感冒盛行的季節要如何利用飲食提升人體免疫力?拉普馬整理出六大項食品,他建議民眾在流感季節日常三餐飲食多吃這些食物。首先便是含有豐富槲皮素(Quercetin)的蘋果、洋蔥、花椰菜以及番茄等蔬果。

拉普馬指出,老鼠實驗顯示,過度疲勞的運動會增加流感的罹患率,槲皮素剛好可以消除這種負面影響,因此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。再來則是雞 湯。在美國,感冒時喝點雞湯減輕身體不適症狀,本來就屬於流傳已久的「老祖母偏方」。拉普馬指出,研究顯示,熱騰騰的雞湯在化痰、止咳方面的功效,遠遠超 過熱開水。

拉普馬建議,民眾最好是自己動手做雞湯,並且加一些蔬菜一起煮以增加營養,而不是去店裏購買現成的高湯。在亞洲具有悠久歷史的綠茶,也在拉 普馬的六大類食品中。他指出,許多醫學研究早就證明綠茶有很多優點,如果單從對抗流感的角度來看,綠茶具有對抗流感病毒的良好效果。綠茶中的兒茶素含量比 紅茶高,而兒茶素正是具備抗病毒效果的重要成分。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-24  

冬令進補,很多人靠食補或吃維他命增強抵抗力,近年來受到日本風行吃銀藻保健食品的影響,國內也掀起綠藻風,然而消費者卻不知道,銀藻就是綠藻的一種,而台灣正是全球最大的綠藻生產國。綠藻屬於淡水人工養殖,本身除了擁有為天然維他命AB群、礦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,加上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,不僅能強化免疫力,對外食族來說,也很有幫助。由於市面上有許多產品,專家呼籲民眾,挑選綠藻產品應該要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,才能吃的安心又健康。
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-19  

從調整身體狀況開始,比如食用更多水果、蔬菜和ω-3類脂肪酸,適量運動,充足睡眠,儘量減少壓力。此外,還可以嚐試改變生活方式,使用草藥和其他家庭療法。

改變生活方式
專家建議,每次回家後快速淋浴並換衣服,由於大多數植物在清晨時授粉,將戶外活動推遲到中午時分較好。

春季大掃除
同樣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居室內可能引發症狀的原因,比如塵蟎、花粉和黴菌,並消除它們。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地下室和車庫及傢俱等等上的黴菌,確保徹底乾燥,以防止黴菌增長。或使用好的高效粒子空氣過濾器。至少每兩至三個月更換一次,以防止花粉和皮屑在你的房子裡再循環。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-19  

現代的人不僅生活緊張,就連生活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改變,例如經常吹冷氣、吃冰品或涼飲、缺乏運動等,使得人體的正常體溫有下降的趨勢。體溫與人體的免疫功能息息相關,體溫的些微波動都關係著人的生死。一般而言,成人的平均體溫在36.5℃~36.8℃左右。人類體溫處於36.5℃~37℃ 時是最健康的狀態,但是現在人們的正常體溫大多已經不足36.5℃。有些疾病與體內的寒氣有關,「冷會促使疾病的發生」。

女性體溫下降易衍生疾病
女性有月經週期,此時較易引起體溫下降;此外內分泌失調也會導致體溫過低,從而引起血管收縮擴張異常,血液迴圈機能下降人體開始發 冷,中醫學稱為「氣血不和」。病會先從身體寒冷的部位侵入,使皮膚開始乾燥、長痘痘,頭髮乾枯掉髮,身體積水浮腫,肩膀僵硬,腰疼,頭疼等。雖然體寒是體 質上的問題沒有致死的危險,卻有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哮喘、腎炎等。

老人低溫35℃是危症前兆
在寒冷的冬天,老人也容易出現手腳冰冷,甚至體溫低的情況,此時兒女們要特別注意,這有可能是疾病前兆。當體溫低於35℃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,如未及時採取保暖措施很容易心跳驟停而猝死。預防老年人體溫過低,有道是「熱自頭上散、寒從腳下起」,所以首先要注意保暖。此外,室溫需保持在15℃以上,同時加強飲食營養,讓身體有充足的熱量和水分,或者是請中醫師針對老人的體質做中藥調理。值得注意的是勿食生冷刺激食品。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-18  

如何預防過敏?遺傳因素相對來說難以改變,因此減少環境的誘發因子就成為關鍵,其中包括減少家庭常見的過敏原,如塵蟎、二手菸等。另外,嬰幼兒食物的選用也是一大議題,不過2002年到2006年所進行的一篇研究顯示,延遲餵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對於減緩嬰兒日後發展成濕疹或氣喘並沒有幫助。

近來用於改善體質、減輕過敏現象的益生菌也相當熱門,許多家長也開始讓孩子嘗試此方法。依照人體內的免疫系統,免疫T細胞淋巴球可分成兩型,第一型輔助性T 細胞(Th1)主要負責抵抗外來病菌;第二型輔助性T細胞(Th2)主要與過敏反應有關,其中Th1專門對付細菌,若因環境衛生程度提高,人體將對Th1 需求下降而失衡,使得Th2免疫路徑過度活化,造成過敏體質。因此,食用益生菌將增加腸道好菌,使Th1活化,將體內免疫機制的天平擺正。

常見的過敏治療藥物如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雖然效果快,但是停藥後症狀又翻覆,此外長期服藥還有副作用的問題等。或許未來諸如益生菌等另類醫療方式,以及中醫調整體質的療法,經過更多的臨床應用後,也可能成為過敏患者的一大福音。


shiann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